新龙招商引资
新龙县 - 基本概况新龙,连接南北,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为北部卡瓦洛日雪山,海拨5992米,最低点为南部孜拖西,海拨2760米。县境以北甘(孜)新(龙)公路经100公里与国道317线相连;县境以南理(塘)新(龙)路经186公里,雅(江)新(龙)路116公里与国道318线相连,随着通县油路的建设完工,新龙成为连接国道317线、318线的桥梁、贯穿甘孜州南北两路的大通道。新龙资源富集,急待开发,森林覆盖率为26%,高于全省、全国水平,雅砻江流经全境208公里,水能蕴藏总量3250万千瓦,有金、铜、锌等珍贵矿藏,尤以金成色好,品位高,享有金瞻堆之美誉;野生动物有獐、熊、豹、藏羚羊等数十种,雄龙西神山更体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境内还出产虫草、贝母、黄芪等名贵中药材。新龙文化悠远,古朴厚道,手抄《甘珠尔》孤本;格萨尔征战头盔;谷日石棺墓葬;藏式伸臂桥;贡布郎吉(布鲁曼)遗址;独特的新龙锅庄;康巴汉子的红发辨,无不体现藏文化的灿烂。新龙风光秀丽,流连忘返,卡瓦洛日雪山峥嵘壮观,雅砻江大峡谷绮丽神秘;拉日马草原宽广美丽;雄龙扎呷天人合一;措卡瑶池宁静如画;格日溶洞深遂奇险;皮擦秋色多姿多彩新龙,康巴汉子集居地;新龙,锅庄的故乡;新龙,绿色的宝山;新龙,连接甘孜州南北的大通道。解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龙县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1999年,全县GDP达到7979万元,较上年减34.8%;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535,财政收入394.3万元农牧民人平纯收入456万元;乡企总产值完成812万元。通信条件大为改观,已开通国内外直拨、寻呼、移动电话,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大为改善。新龙县位于甘孜州腹心,地处雅砻江中游高山峡谷地带,雅砻江从北至南纵贯全境,在甘孜州经济区中属康北经济区,是康南、康北的连接地,经济实力在天保工程实施前属全州中上水平。境内林业资源丰富,是全省第二大林业县,也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新龙县原有5个国有工业企业,其中3个林业企业,1个电力企业,1个矿产企业。“天保”工程实施后,林业企业全部停产,只剩下电力公司和麦柯金矿两个企业,乡级以下私营工业不健全,属一些简单的粗加工,未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新龙县 - 行政区划新龙县位于四川西部。新龙县辖1个镇、18个乡:茹龙镇、沙堆乡、乐安乡、大盖乡、绕鲁乡、色威乡、甲拉西乡、拉日马乡、博美乡、尤拉西乡、子拖西乡、和平乡、洛古乡、雄龙西乡、麻日乡、通霄乡、友谊乡、皮擦乡、银多乡。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四川盆地西部,雅砻江过境。属青藏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7.4℃,年降水量603.5毫米。217省道纵贯南北。新龙县 - 历史沿革古为白狼国地。隋属附国。唐、宁属叶蕃。元至元十年(1273)封“瞻对本冲”,为瞻对第一代土司。至元二十五年(1288),置喇马儿刚等处招讨司。明洪武六年(1373),册封上、下瞻对5土司。洪武七年(1374),设沙可万户府和兆日千户所。清康熙四十年(1701), 置喇滚安抚司。雍正六年(1728)至乾隆十年(1745),先后分授上、中瞻为长官司、下瞻对安抚司,故称“三瞻”。道光二十八年(1848),中瞻波日。工布朗结控制全瞻对。同治四年(1865)起成为西藏在川所辖达船46年之“飞地”。宣统三年(1911),置瞻对设治委员。民国五年(1916),置瞻化县。1936年5月,红军经瞻化,成立了瞻化县博巴政府和雄龙西、尤拉西、甲拉西等待1个乡博巴政府。民国28年(1939),属西康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90年辖4区、1镇、23乡。县治如龙镇,距州府康定产75公里,离省会成都841公里。传元代时,当地一大德高僧喜绕降泽带上一支铁矛见元世祖,当众把铁矛挽成一块铁疙瘩。元世祖封他为土司,称之瞻堆(藏语音为铁疙瘩)土司。所以新龙县在那时得名瞻堆。明洪武六年(以元1373年)封当地头人五土司,分上、中、下瞻堆。解放后,于1951年以县城地形如龙头,藏语昔称“主母龙”(意为雌龙),解放后改称“主沙主”(意为新龙),赋“龙获新生”之意,故更名新龙县。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050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茹龙镇(4592) 、沙堆乡(1915) 、乐安乡(1840 )、大盖乡(4088 )、绕鲁乡(1765 )、色威乡(2708)、 甲拉西乡(2579 )、拉日马乡(4039 )、博美乡(2293 )、尤拉西乡(1837)、 孜拖西乡(1487 )、和平乡(1776 )、洛古乡(1323)、 雄龙西乡(2843) 、麻日乡(1217) 、通宵乡(2024 )、友谊乡(1157 )、皮擦乡(1022)。新龙县 - 自然环境处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区,属沙鲁里山北段,北部最高点卡洼洛日,海拔5992米,南部最低点子拖西乡雅砻江河谷,海拔2760米。县境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呈宽阔圆滑的山原地貌。高原面呈南北走向,北高南低。全境由高山峡谷、高山低谷、高原低山丘陵、现代冰川冰蚀地貌组成。雅砻江北入南出,西纳阿色曲、霍曲、通宵河及热衣曲,东有仁达等水注入。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7。4C,1月平均气温-3。5C,7月平均气温15。1C。年降水量603。5毫米,年均日照2160。8小时,无霜期115天。垂直气候变化显着。有森林面积370。52万亩,木材蓄积量3387万立方米。林业是新龙县经济潜力之一。野生动物有豹、马鹿、白唇鹿、斑羚、林麝、马麝、黑熊、马熊、盘羊、岩羊等。盛产虫草、贝母、鹿茸、麝香、黄芪、大黄乖名贵中药材,并已开发松茸生产出口创汇。矿藏有铜、镍、锌、钼、钨、水晶等。麦科有储量丰富的黄金。新龙县新龙县 - 地理气候位于甘孜州中部北纬30°23ˊ-31。32/,东经99。37/-100。54/。东邻炉霍、道孚县,南接理塘、雅江新龙县县,西依白玉县,西靠德格县,北界甘孜县。东西窄,南北长,面积8675平方公里。处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区,属沙鲁里山北段,北部最高点卡洼洛日,海拔5992米,南部最低点子拖西乡雅砻江河谷,海拔2760米。县境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呈宽阔圆滑的山原地貌。高原面呈南北走向,北高南低。全境由高山峡谷、高山低谷、高原低山丘陵、现代冰川冰蚀地貌组成。雅砻江北入南出,西纳阿色曲、霍曲、通宵河及热衣曲,东有仁达等水注入。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7。4C,1月平均气温-3。5C,7月平均气温15。1C。年降水量603。5毫米,年均日照2160。8小时,无霜期115天。垂直气候变化显着。新龙县 - 经济发展1990年,全县有耕地面积9。05万亩,播种6。04万亩,粮食总产52454吨,农村人平有365斤。有草场面积860。18万亩,年末各类牲畜存栏数249580头(只),产肉1999吨,牛、羊、奶6332吨,羊毛48吨,牦牛毛46新龙县吨,牛绒43吨。有森林面积370。52万亩,木材蓄积量3387万立方米。林业是新龙县经济潜力之一。野生动物有豹、马鹿、白唇鹿、斑羚、林麝、马麝、黑熊、马熊、盘羊、岩羊等。盛产虫草、贝母、鹿茸、麝香、黄芪、大黄乖名贵中药材,并已开发松茸生产出口创汇。矿藏有铜、镍、锌、钼、钨、水晶等。麦科有储量丰富的黄金。水力资源蕴藏量54。6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1万千瓦,已建电站5座,装机容量4437千瓦,电力资源尚待开发。县境工业及乡镇企业有木材采伐加工、农机、电力、食品加工等。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4153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其中农业总产值2484万元,工业总产值1669万元。县境公路通车25条721公里,与甘孜、白玉、理塘、雅江、道孚相连,区乡基本通车。有邮电局(所)5处,邮路总长114公里,农村投递线312公里,电话线路3路,电报线路子路,电话交换机158部。商业网点129个,社会商品零售额803。91万元,纯购进总额外328。82万元,其中农产品购进123。82万元,纯销售592。33万元。新龙县 - 地方特产党参党参为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柱或形长圆锥形,长30-60厘米,根头顶端膨大,具有多数瘤状茎痕,俗称“狮子头”或“狮子盘头”。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止渴生津之功效。麝香麝香为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鹿科动物林麝、马麝、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分泌物干燥而成。又称寸香、香脐子、当门子、元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温,味辛,具有开窍、活血通络、散结止痛等功效。鹿茸甘孜县盛产鹿茸。鹿茸分为梅花鹿茸和马鹿茸两种,规格有二杠锯茸、三岔锯茸、二杠砍头茸、三岔砍头茸等。新龙县 - 地域风景新龙县新龙旅游资源富集,风光秀美,洛日雪山峥嵘壮观,雅砻江大峡谷绮丽神秘;拉日马草原宽广美丽;雄龙扎呷天人合一;措卡瑶池宁静如画;格日溶洞深邃奇险;皮擦秋日多姿多彩。内有雄龙西神山集野生动植物与宗教文化于一体的人文景观、格日沟千姿百态、奇形怪异的溶洞风光,拉日马那一望无际,尤如绿色海洋的天然草场,终年冰封白雪皑皑的日巴雪山等等,无不使你留恋忘返,心旷神怡。家喻户晓的雅砻江是新龙县的主要河流,其流经地形成有名的雅砻江大峡谷。此江发源于青海省与四川交界的玉树州境内,流经石渠、甘孜、新龙,南出雅江县,在新龙境内流长175公里,最后汇合于金沙江进入长江。年平均水量25.5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极其丰富。雅砻江大峡谷两边山岩林立,犹如进入了一条古老的隧道。按藏传佛教的说法,这个大峡谷是去往“地之肚脐”的通道。据佛经记载,在这个雪山环抱的卡拉巴王宫中的赞普及朱古拥有超自然力的最高智慧,通过至今没有能行走完的名为“地之肚脐”的神秘通道与整个世界进行沟通和联系,从而牢牢地控制着世界,让世界始终处于均衡状态。在此肚脐中,有天国的庙宇,有无数的珍宝和法器以及各司其职的神灵……在通往肚脐的隧道里,长满奇珍异树,并有咆哮之巨龙卧于当中,且有卡瓦罗守防……而雅砻江当之无愧为巨龙了。雅砻江大峡谷的地质、地貌比较复杂。两边的山为沙鲁里山,自北向南贯穿全境,为中生代三叠系地层,呈“V”字形的深切割高山峡谷。这里春秋连季,冬长夏短,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7.4℃。两边森林的树种极为丰富,有质地细腻的鳞皮冷杉、鳞皮云杉,还有用以造纸、工业、家具的川西云杉、黄果冷杉、高山松、高山栎等,生命力非常强盛。鳞皮冷杉这种树木要分公树和母树。母树每到30年成年后就会结出树果,以风播种。沿途岩壁上长出的小树苗就是风播种的,形成一种奇观。藏家特别喜欢用这种树木修建房屋。峡谷里每到4—6月份便是高山杜鹃花的世界。这里还盛产奇珍:虫草、贝母、黄芪、羌活、牛黄、雪莲花、独一味、麝香、鹿茸豹骨、水獭肝、秦艽、党参、熊胆等。沿途风景:麦洛村,紧接着是沙堆乡。藏语“麦洛”意为离甘孜最近的地方,而“沙堆”则是“地处新龙县最北面”之意。这个乡里有名为“牙窝寺”的宁玛派寺庙,意为巍峨的寺庙。在整个新龙地区像这样的寺庙有54座,有苯波派、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等派别。俄巴村的由来充满宗教色彩。向河对面望去,有一幢红颜色房子,那是色达五明佛学院大堪布的降生地。据说佛学院的经师在前世堪布圆寂时就预言他将降生在一峡谷中,山形如犀牛的山地平台,初生小名叫俄巴,故这一村名为俄巴村。其村前有一酷似犀牛鼻的山。在途中有一处河弯,弯中央的山上有许多大石板,据说其中有天然的裂缝花纹形成的卡瓦洛日山和地之肚脐的微缩景观。日巴觉姆寺是一座不大的觉姆(尼姑)寺庙,建于200多年前,是宁玛派寺庙。有觉姆33人,没有活佛,也还未寻访到灵童。挂在正殿当中的一幅唐卡上有一双赤朱色的大脚,是该寺的前任女活佛去印度印回的。左右两边有两幅极珍贵的大唐卡,如果完全展开来可以把这个寺庙的半边墙壁覆盖,一般只有在节日时才打开它。殿内为白度母,中为则巴妹,就是长寿佛,右边是绿度母。还有两尊小佛,左是多罗活佛前世塑像,投生到泸定的一汉族家,父母为纯汉族。右边为白马登灯喇嘛,圆寂时虹化为一道彩虹而不见了。虹化现象至今还是一个不能解释的谜。日巴乡的大峡谷左边,有一座高高的雪山叫卡洼洛日大雪山,它是新龙县最高的圣山,海拔有5995米,终年积雪,与佛经中记载的卡瓦罗守护神同名。在这个地区,如果谁家有灾难,或为避免灾难,祈求福祉,都会到此山上来转山,据说转一圈就相当于念一年的平安经或消灾经。此山山顶是现代冰川发育而成,就像给此神山戴了一顶圣冠,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在转山路山坳上有一大坝子,坝上有一白色的红木楼房是日巴活佛所住的房子,房子的左边半山被经幡所覆盖。由各种颜色的经幡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嗡”字,是六字真言的第一个字母,这是我们所见康区最大的“嗡”字,为新龙第一景,它是日巴活佛为祈祷圣山不怒和众生的安宁,而带领僧众四处化缘,投资80多万元,历经1个多月精心挂在这半片山上的。面积约有100多平方米,它可以与拉萨大昭寺的那幅大唐卡相媲美。有一蓝色的嘛呢石的村寨是大盖乡的仁达村,其旁的那条小山沟仁达沟有70km长,里面就是着名的新龙县“瞻金”生产基地。其麦科山岩金量非常丰富,纯度能达到99.9%。据史料记载,民国初期县知事米增湘拟定纳科办法,称为科金,规定金夫每月每人纳金三份,当时人最多时有1000多人,少的时候也有700多人。民国2年(1913)年驻县军队在甲斯孔、麦科采沙金矿,当时的团长姓张,因金夫子很多,在里面还设有妓院,可见当时挖金规模特大。金也很多,张团长年底用碗分沙金,因为当时无克称。最好的作为贡金,献给蒋介石。新龙民间有一种说法,你只要穿草鞋到河滩里走一趟,回来洗草鞋,也能洗出金子来。行进至阿色沟桥旁,河边有一块圆形的奇石,石头上有被人缠绕过哈达的痕迹,这石头与当地一民族英雄波日·工布郎吉有关。说是当年布鲁曼拒绝清廷安抚,抛顶戴官服于雅砻江时,顶上的宝面子所化成的。波日·工布朗吉又名布鲁曼,是新龙乐安乡人,民族起义领袖。家境富裕,自幼爱骑马射剑,喜结穷苦。他15岁时就与三个朋友一道突袭日弄土司的牧场,放走1000多名服劳役的农奴,把牛羊分给附近的农牧民。后因其父罗布七力因反清失败而被诛,辖地分给上下瞻堆的土司,家庭衰落,随母隐匿异乡。道光十八年(1848年)秋,天灾人祸逼得瞻对农奴痛不欲生。布鲁曼时年49岁,为顺应民意,率领200多手持土枪、长矛、刀剑的农奴,首先攻克了大盖土司官寨,将粮食、酥油和各种华丽的衣服,分给一贫如洗的农奴,并当众烧毁契约、帐簿,释放了监狱中的奴隶和娃子,并明确宣布,废除包乌拉差役。不堪忍受土司头人剥削压迫的农奴,纷纷前来投奔。布鲁曼率领这支队伍先后战胜了大盖、日巴、沙堆、甲孜、如龙、洛古、通宵、博孜、雄龙西等地的土司头人,控制了整个瞻堆地区。甘孜白利、孔萨、麻书土司联合朱倭土司、德格土司企图合歼布鲁曼。布鲁曼采取先发制人,各个击破的战术,在“杀尽土司”的口号下,人人英勇善战,粉碎了联合进攻。每到一处,布鲁曼便开仓救济贫苦农奴,免除一切乌拉差役,深得民心。1849年2月川督琦善奉旨抽调松潘、懋功、建昌等地屯兵及15路“土兵”共6000人到瞻堆围剿起义农奴。布鲁曼指挥队伍利用地理上的优势,采取“兵进则彼伏不出,兵撤又复乘间窃取”的避实就虚,以少胜多,以守为攻的战术,不到两个月,清兵被拖得精疲力竭,伤亡较大。琦善不得不改换政策,以赏赐“六品长官司”进行诱惑。布鲁曼将顶戴衣帽抛入雅砻江以示拒绝,并明确制定平分土地,实行移民政策,废除门当户对婚姻,主张贫富联姻三条原则。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到1855年,布鲁曼所率起义军已横扫了康东、康南、康北各地土司头人的武装势力,占领了金沙江以东的大片康巴地区,进入全盛时期。1863年,清王朝扑灭太平天国和四川农民起义后,腾出手来对付这支队伍,派驻藏大臣和川督调集各路兵马从东南西北几个方面对布鲁曼实行川藏会剿。1865年,布鲁曼遭四面夹击,被困于波日寨。布鲁曼率众利用高墙战堡与敌血战,至到弹尽粮绝,用一把火点燃了波日寨,在火海中壮烈牺牲。在布鲁曼的家乡乐安乡波日寨,还保存有当时起义的遗址,如今已是残园断墙。寨边河上有一座桥,名字叫波日桥。是1933年由藏族建桥大师亚马(甲拉西乡阿呷村人)承担设计的,据说当时仅用了几个月即竣工。大桥一孔净跨45米,两岸用杉圆木,卵石相间叠砌为墩,从两岸桥墩中部用4至6根圆木渐次撑拱。圆木长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增。形成两岸悬壁,在悬壁上架横梁垫木铺桥板,装上木制栏杆,从侧面看,形成粗旷的圆弧。桥台一面表层整齐美观,整个大桥的接合均用木椎,没有用一铁一钉,成为全州最大的悬挑式选梁木结构大桥,也是仅有的一座藏式伸臂桥,它是藏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在没有桥之前,这里的人过河是用牛皮船渡江,牛皮船是先用小桦木条做一半圆形框架,然后用湿牛皮绷之,再用牛皮绳将接头缝合,涂以树脂,便不漏水,每渡3至4人,船工跪于船中用木浆划水过河。谷日村在86年曾出土了战国至西汉年间的石棺墓文物,有人头骨,桃形双耳罐,青铜剑和铜镜,现均收入博物馆中。益西寺位于新龙县城3公里处,是康区最大苯波教寺庙。在佛教教派众多的派别里,苯波教属藏族的原始宗教。益西寺内收藏了各式铜像200余尊,藏传佛教的经典《甘珠尔》、《丹珠尔》和各种经书4万余册。还有各时期驻瞻的藏官送的十五幅唐卡、镶赤法轮一对、20尺长的黑旗一面等等。益西寺是一个爱国爱教的寺庙,1936年红军长征途经新龙,一个师部就驻扎在益西寺,红军的爱护行为僧侣为之感动,主动筹集粮款,收养红军伤员,帮助红军度难关。1986年政府拨专款20万元维修益西寺。今天大家所看到的益西寺就是经过维修,但整体框架保持原状的寺庙,显得格外的神秘与美观。转经时,按苯教的转法是反时针方向转。新龙县皮察沟——嘎然神山风景区皮察沟,也叫五彩沟,是一处集探险旅游、风光旅游为一体的未涉足的处女地。距新龙县城29公里。皮察沟里山水相连,潺潺的溪水时时刻刻、年年岁岁唱着悠扬婉转的温柔小调依着嘎然神山向东流,它把五彩沟的静、美、奇、险谱成动人的歌曲,送给享受大自然的游人。皮察沟美在山、美在水,还有婀娜多姿的彩林和格萨尔王神奇的传说故事。皮察沟位于嘎然神山。嘎然神山与卡洼落日神山、雄龙扎呷山、相底斯郎山、拉扎呷山一起被誉为新龙五大名山。嘎然神山线条硬朗、浅灰色的峰峦在太阳的照射下粗狂地刺入了蓝天,山腰森林葱茂,象山神挂满了胡须,充满灵气和智慧。山体石壁千丈,犹如刀劈,苍松从石壁缝中挤出来,象一个个顶天立地的康巴男子汉,痴痴地等待着嘎然神山雪峰的仙女来化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嘎然神山修饰得既有黄山的苍翠葱茂,华山的奇特险峻,又显着横断山区的强烈扭曲。沟里有处风景被称为“一线天”,过了一线天就到了攀岩的最佳场地,只要大家有攀岩常识,带好攀岩工具,加上攀登的勇气,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感受就能在这里充分得到回报。再往前走,就是五彩林。由于高原的特殊气候,这里的秋天来得更早,不同树种对秋意的敏感程度不一样,所以在秋天它们各自扮演的角色不一样,有的是春的使者,有的是夏的朋友,有的早就孕着秋的韵味。故五彩林的称呼由此而来。五彩林宁静的美自然会让我们整个身心都被沉浸,在这美的背后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之一就是格萨尔王与“夏甲曲绒”的故事。传说藏王岭。格萨尔留居新龙时,其叔父晁通的长子晁格娘杂阿德管辖的地方是皮察乡。居住于此的农牧民世世代代过着衣食无愁、无忧无虑的日子。皮察沟内有座黑教的神山——呷拉神山,每到“朝山会”,农牧民携老扶幼,前去神山朝拜。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时,呷拉山顶不知何时聚居了一只硕大的“夏甲曲绒”(意为一种凶恶的鸟),不时将村里百姓的牛、羊叼到山顶吞食,当地百姓从此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格萨尔得知此事后,甚为愤慨,决心要除掉“夏甲曲绒”,拯救百姓。危害生灵的“夏甲曲绒”得知格萨尔王大军前来征服它,它十分惧怕,数日藏于洞中不敢出来。于是格萨尔王隐身于岩石背后,让王妃卓玛设法引“夏甲曲绒”出洞。“夏甲曲绒”形体硕大,栖息的洞无法掩其全身,头部只好露在外面,时时观察动静。卓玛到接近洞口的地方,滔滔不绝地赞誉“夏甲曲绒”长得美丽,它禁不住赞美,渐渐地伸长头颈,最后骄傲地露出洁白的全身,并高昂着头。格萨尔王趁机迅速张弓搭箭,一箭射中“夏甲曲绒”的颈部,血流满山,以后这座山便变成了红山。当“夏甲曲绒”伏痛逃至皮察沟“一线天”时已精疲力竭,便停留在山崖中。格萨尔王随即赶到,背靠巨石用脚一蹬(至今天一巨石呈凹形,似有人蹬过),再次射中“夏甲曲绒”。“夏甲曲绒”再次伏痛逃去,停在觉然村一巨石上做垂死的挣扎时,它的爪爪在巨石一抓了无数道沟痕,后人把这个巨大石称为“鬼抓石”。绿宝石——措卡湖在距县城32公里雅砻江西岸,有一潭像镜子一样的湖称“措卡湖”,意为“绿宝石”。海拔在2900—4900米之间。现在,我就带领大家前往美丽的措卡湖。这湖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在藏历六饶迥土狗年(即1358年)的时候,有位叫塔巴降错的得道高僧为弘扬佛法远游来此,经过如今的措卡寺所在地时,见这里山花簇簇团团,参天的古木四周蔽月遮天,眺望远山,雪峰重叠,近观目击之处,沟渠交错,林海层层,绿水青山,柏香阵阵,是一个建庙修行的好地方。高僧心里默念,这个地方如果有一个湖泊加以衬托,将会给该寺带来佛缘善举,于是,派其弟子四处寻找水源。高僧的弟子终于在现在的洛古乡境内找到了需要的湖水,高僧便让弟子在牛皮口袋内装了一袋湖水驮在骡子背上返回。两人走到如今麻日乡政府所在地区对面时,只见江水滔滔,水势汹涌,江面上又无桥可供通行。危难之际,高僧口念佛经,扬手将一马鞭向江面挥去,将雅砻江水一分为二,两人从容过了江之后,就开始上坡,骡子由于驮着湖水跋涉,疲惫不堪,便哭叫起来,于是后人就把这个坡称为“恩久东”,也就是哭叫坡的意思。由于皮口袋在骡子背上磨擦的时间过长,受到损害,过了“恩久东”之后,在山腰一平坝中,先后渗出了两滴水,形成了形状各异的两个小湖泊,如今成了本地旅游的一道景观。几经周折之后,两人到了措卡一个叫“斜竹”的地方,下水袋,放湖水于此。但通过几次卜卦之后,发现选错了湖址,高僧便往“斜竹”存水的地方遥手一指,画出一条渠,水便源源不断地从渠中流到了现在措卡湖的位置,形成了今天的措卡湖,造湖之后,高僧就在湖边建起了寺庙,也就是现在的措卡寺。如今措卡寺湖边当年驮水的骡子留下的蹄印和高僧建寺时留下的掌印,仍都历历在目。当然,故事的真假已无从考证,但措卡湖的美丽景观的确让人流连忘返。湖如明镜,微风起时波光粼粼,湖中游鱼五光十色,千姿百态。左边是保护完整的原始森林,右边是成片的红青松,寺庙背后立着雄伟的“狮子”神山,青山怀抱,白云缭绕,让人仿佛置身仙境一般。在措卡湖的点缀下,这里的一切都是如此优美、清雅。湖中鱼儿尽情地畅游,惬意地嬉戏,正是这些成群结伴的鱼儿来回游,使措卡湖的水更加透明如镜。湖静静地躺在山洼里,镜子一样的湖面把蓝天、云彩、森林、寺庙、游人、马匹全部装进湖里,象一个聚宝盆,装满了奇珍异宝。在城市喧闹中走出来的游人们在这样的仙境里,修生养性,能悟佛界的深奥博大,定能从水的灵性中找到生命的真谛。拉扎呷神山溶洞在新龙县和平乡的格日沟与理塘下坝交界处,有一座驰名藏区的神山,藏语叫拉扎呷神山。溶洞就在这个神山上。关于此山,相传古时一位名叫仁知各德的喇嘛云游此地,见此山洁白美丽,山麓拉曲河蜿蜒奔流,遂取名“拉扎呷”,意即“拉曲河畔的白石山”。当地人称此山为观世音神山,每逢虎年便是朝山年,从藏区各地前来转山拜佛的人络绎不绝。从远处观此山,形若古钟,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间巍然而立。雨过天晴,皑皑银峰从云雾中脱出,远望山下莽莽苍苍的山林、嵯蛾苍秀、林海之宾、霞光闪耀、气象万千。真是:“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道,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月隔在数峰西”。据藏文史籍《拉扎呷山考》记载:“此山宛若白银铸成的金刚杵。山内藏红花、菊花、莲花等花卉争相吐艳,各种珍贵药材尽聚其山,林中蟒、虎、豹、獐、鹿、熊等野生动物繁衍,种种鸟儿发出悦耳的声音,叫你心旷神怡……”。书中把拉扎呷的自然景色描绘得更加神秘多姿。在山脚下,有一股清泉从深邃的溪谷间飞流而下,珍珠般的水珠拍打着五颜六色的石卵,时经两岸的树丛洒上一串串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人称“哈拖泉”。相传,但凡人饮此水,僧人可悟出道义,俗人可洗去罪行。钻进古木参天,荆藤飞舞的森林,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路旁林木葱郁,树种繁多,诸如云杉冷杉松柏、桦、栎、青杠等遮天敝日。密森深处有一小寺,方圆不过十余平方米,殿内塑有诸佛尊像,乃敬神和诵经之地。门上匾额写有拉扎呷山洞概况,寺周围五彩的嘛呢旗幡随风飘动,给幽静的山木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顺着弯曲的山路走至神山主洞左侧的小山包时,忽觉视野开阔,就像从蔽日遮天的森林走到雪山上一样,从格日沟至下坝一带的美景尽收眼底,更有那成群结队的盘羊漫步山林游牧,与其说巧遇,到不如说迎接来客更确切一些。拉扎呷山主洞——“劣切玛”位于数千丈高的悬崖壁下,那洞口恰象雄狮张开的大嘴。两壁是嶙峋的怪石,在岩石的凹凸处,悬吊着各种植物。据新龙县概况资料辑要名胜迹载:“离城二日之格日山,有岩洞,相传其远有九日程。内有天生石佛,踞坐期间,惟无人敢深入”。书中记载的正是此洞。藏文《拉扎呷山考》说:“洞外山崖呈银白色,有自然形成的金刚杵、法轮、莲花台、珍宝、交杵金刚以及藏文、梵文、汉文等字样,有莲花祖师、自在圣人等诸佛尊像和格萨尔王留下的手足迹印”。独特的景致和绝妙的传说,无不吸引着人们前来观赏大自然的美景。溶洞入口处狭小,但深入二十余米后,便给人以高深莫测之感。《拉扎呷山考》载:“洞内洞穴高低错落,曲折回旋,体态多姿,洞中有洞,洞皆有泉,真是为自然形成的无量宫宝殿,伞幢、八瑞物、诸佛像栩栩如生”。凭借着火光,那些红绿黑白各种乳石交错而立,抬头可见那些就冰凌条般的钟乳石,似莲花垂挂下来,有的洁白如玉,有的橙黄如金,在火光的反射下变幻着色彩,若隐若现地闪烁着。似一盏盏吊灯,把这溶洞点缀得更加金碧辉煌。洞左侧有一支小洞,有一凹陷处,形成天然水池,清澈见底,池底彩石红的象珊瑚、绿的玛瑙,把池水镶嵌得绚丽多彩。尝此浸水,其凉彻骨,人称此水为无量寿佛赐的甘露,喝了可益寿延年。折回往前走,便是岔洞,此处有一块圆形白乳石,上盘旋着青白两蛇,仔细分辨,鳞纹依稀可见,相传是守洞的卫士。往下走,更觉幽奥,道路曲折陡峻,偶尔丢一石块,约几分钟仍可听见滚石之声,但无人敢去探险。据传往西走,直到理塘县境才见天,究竟出口在哪里,至今仍是个迷。洞内有许多暗流。特别是顶部如象数念珠那样,一滴一滴的水,象一粒一粒珍珠落下,在溶洞的深渊里,发出温柔而清悦的溅声,宛若幽长的铃声,使你更觉赏心悦目。石壁上的飞禽走兽,人物神像千姿百态,特别是那八宝吉祥图像,争相映辉,真乃大自然的一幅奇观。洞岩雄巍,石笋峥嵘,钟乳丛丛,石花朵朵,宛如进入仙阙龙宫,目不暇接。往上走便可看见莲花石柱参天而立,莲花柱顶部四周便是观世音、无量寿佛、莲花大师、度母等诸佛石像,如同寺庙宝殿里人工塑造的佛像那样逼真,真是喜怒悲乐的情绪般皆俱;立、行、坐、卧的姿态样样皆有,这富丽堂皇的境界宛如天宫,给人一种摇摇直上、飘飘欲仙之感。佛像下侧有一大象石,呈深黄色,体态逼真,生动感人。游人置身在这奇石异洞中,无不为这鬼斧神工的精雕细刻的技艺而惊叹!石佛以上便是狼牙交错的岩石,石笋簇拥,逶迤壮观、那些倾斜的巨石,歪倒的弯窿参差危耸,欲坠不坠,相传有一高僧曾攀崖直上山顶。往前走便来到主洞右侧的“仙丹洞”,内塑有十余米的莲花祖师泥像,显得眉清目秀,盘腿而坐,潇洒大方。相传有喇嘛在此获得仙丹故名。主洞下侧为“地狱洞”,传说人之善恶可在此呈现,其内十八层地狱样样俱全。此外还有化智龙沙活佛修炼过的“龙河洞”和“锌波洞”、“仙药洞”等,各有奇观异象,也是历代红教、苯教、噶举、萨迦等教派喇嘛修行之地,流传的许多神妙故事和奇观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探险。雄龙西扎呷神山风景区新龙县四大神山之一的扎呷神山风景区,位于新龙县城西23公里处,属于高山峡谷地带,海拔3400米。过了桥向右走,便进入扎呷风景区。首先到达的村子,因其山沟形如蛇,故得名温都村,意即“蛇形”。接下来路过的村子叫“布都查”,其名由也颇有趣,相传新龙大活佛喜绕降泽在其母肚内降生前,在这里叫了一声“布都”,故该村叫布都查。走过一段狭窄的山沟后,视野便开阔起来。这里山高林密,山青水秀,远远矗立着的那座洁白的山峰便是扎呷神山。扎呷神山的美,“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出来,而且也不是一次就会达到满足的。雄龙扎呷神山是新龙县四大神山之一,四周环山抱水,灌木丛林,顶峰由洁白的花岗岩垒积而成。从山脚至顶峰以下,有三条横绕便道,山腰小道犹如系着的一条腰带,峰下一道恰似哈达。嘎绒寺挺立于山正中,群塔和麻尼堆伴随左右。座经寺居于右侧幽静的山林溪水旁,波瓦寺、嘎绒寺、瓦秋寺面向扎呷山而立,使扎呷山显得更加巍峨挺拔。山的右侧有一草坪名各洛通,是全县唯一的天葬之处,每当香柏枝浓烟升起,就会有几十只鹭盘旋上空而来。扎呷山峰似刀尖直插云霄,挺拔秀丽,常有彩云笼罩顶峰,时而集聚,时而疏散,千资百态,人们赋予它许多迷漓动人的传说。相传,雄龙扎呷山是各地活佛和菩萨居住之地,是莲花生佛藏宝的地方,并给此山命名为“隆隆罗布勇则”、“尼麦曲勇夺吉”、“日翁打郎子”、“益西白马蒙青”等名。藏历农年是朝山大节,有数千信仰者前来转山朝拜,成为佛教圣地。沿着盘山公路向窗外看,但见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人景象。山林间、草地上鸟兽在此间自如穿梭,这里是动物的天国,人与动物的乐园。千万年来,神山周围的野生动物,在神山和喇嘛尽职的守护下,生生不息,与现在的环保措施可说异曲同工,也正是这样,这里的人、动物,大自然才能如此和谐相处,成百上千的盘羊及其它动物能在这里繁延生息。茂密的森林,充足的青草,友善的人群,清新的空气,寺庙的木鼓声,构成了它们平静的生活。这种生态平衡之链,在这里维持了数千年,这也是现代人慷慨解襄,所要寻找的原始生态,归回自然的目的。在神奇的自然景色中,面对生命,您的心灵得到净化,使人流淌着宽容和友爱,此时您会感到与神界只有半步之遥,天空如此之伟大,在这里你能感悟到开启生命之门的金钥匙。您会在观赏僧侣们在草坪上的悠然自得中,观赏成群结伴的盘羊在草地静静捕食中,观赏盘旋在神山腰间的雄鹰那种搏击长空的傲然神气中,观赏夕阳迂回中的神山,红云和月光和交相辉映的美妙景色中,观赏星光下的风马旗抖动着岁月如歌般的连绵不尽中,深刻品味到自然的造化,生命的美丽!位于扎呷神山山腰的嘎绒寺,属藏传佛教的宁玛派,创建者名叫珠比汪修朗扎佳勒巴白玛邓灯。相传在举行加持奠基仪式时,出现许多异象,天空布满的彩虹与光环都融入寺庙地基中,后来又有十方诸佛菩萨尤其是贤劫千佛亦融入大殿之中,故寺庙由此而得名跨绒(贤劫)千佛寺。寺庙修建时,壁画所用颜料都是白马邓灯祖师亲自取的伏藏品。大殿墙体内安放了千尊佛像,大殿的四根土柱中,分别安放了无生铁金刚杵,天窗处隐蔽安放金刚与五种小橛等器械组成的半璎珞。据说有一位伏藏师在殿堂空中击打时,周围人能听到法器的响声。每年夏季海内外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地来这里朝佛。在雄龙神山西北,有一处景色美丽的赞多措拉玛(意为黑色的海),它是新龙湖泊群中最大的湖泊,是探险的好去处。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抬升,使海拔4000多米的赞多措拉玛四周都是荆棘灌丛和岩石。听这里的老人会说,他们的先辈最早是海的女儿,后来成为山的子民,因此藏民对水的依恋有着根深蒂固心理情结,有许多神话传说都与水、海有关。有一则故事说,大地之神要把这里的海搬到很远的地方去,于是一个又一个的海被搬走了,就在赞多措要被搬走的时候,两条母子神鱼怎么也逃脱不了恶运,她们拼命地朝着有水的地方游去、游啊……眼看水就要干涸了,一个高僧大德为了营救神鱼,他从天边的霞光中驾着滚石,风驰电掣地来到海边,用滚石挡住搬海的地神,使神鱼母子得救。赞多措意虽为“黑海”,其实却是一个多姿多色的湖泊,太阳把赞多措装点得格外斑澜,山脊在这里投下了金黄,蓝天白云在这里投下了蓝色和雪片,青山在这里投下了青翠,天边的红霞,把它渲染得热烈活跃。拉日马风景区拉日马取名“美如仙境,安居乐业”之意。距县城64公里,是新龙县最大的一个乡,面积有1529平方公里。最主要的风景是拉日马草原和佛塔群。银龙村意为“水质洁白之地”,这里有一排白塔,名称为嘎珠曲登,一方一圆,二大八小,正如团结一家。由于这里的海拔较低,所以树木的种类非常丰富,从而构成了一幅天然图画。扎巴加果山(意为有回声的山)海拔高度有4849米。上山时需经过33道弯才能到达山顶。山上气候及植被呈垂直带状分布。在第9弯左右除了有很多松树、冷杉外,还有一片较矮的高山柳林,有不同的颜色,可以说是一大奇观。过山之后有一处叫汗停多的地方。这里是下山后的第一个坝子,花儿非常之多,游客下车后就能体会出这里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名字了。往前走有一小桥名曰二道桥,桥下叫富裕之河。河中有许多头上有7个斑点的鱼,因此取名“七星鱼”,这种鱼从未受过污染,是当之无愧的天然绿色食品。在拉日马草原上生活着高大、威武的布鲁曼布落,他们在这片肥美的草原上已经生活了无数个年头。在牛羊满山坡的地方就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常在这里赛马、放牧。再往前走就到了被称为风景一绝的松林口,这里都是天然林,其特色是左边山上全是柏树,而右边山上长满了松树。原因是柏树喜欢向阳略干的地方,所以长在阳山,而松树则喜欢阴,潮湿的阳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非常秀丽。提起草原,人们不仅会想到那里的蓝天、白云和随风飘荡的牧歌。而美丽的拉日马草原,远比这神牧千里的草原更富有诗意。拉日马草原被誉为神仙居住的地方,它不象内蒙古草原那样旷大单一,也不象藏北草原那样混圆起伏,而是由草原、森林、河流和延绵不尽的雪峰构成一体。美丽的景色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不断变换色彩,横断山的垂直立体气候,使这里动植物分布非常有层次地排列,眼前的这一切会让你不停地按着照像机的快门,拿起手中的画板尽情地描绘眼前的美景。高原瞬息万变的气候为你提供了五彩斑澜的色彩,身置其中,你会感到心灵象轻飘自在的浮云,让您想尽情的呼吸,尽情地高歌,尽情地畅想,尽情地忘掉城市带给你的疲惫、繁忙,尽情地享受阳光、绿草和鲜花赐给您的宁静和轻松。藏族有一首赞歌这样唱到:"我们耕种生命的真谛,千年岁月同呼唤一个生命,天地长长,心也长长,珍惜自己,友爱一切生命,太阳给我洁白无暇的幸运,高天流水,哺育我的善良和无怨无悔。”是的,高天流水哺育了这个民族的善良和无怨无悔,除了感悟大自然赐给这片草原的灵性,你会走进一个有着浓厚文化理念的民族,走进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信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用顽强的意志和体能,送走严酷的冬秋,追赶灿烂的夏季,以草原般博大的胸怀,捧着洁白的哈达,笑迎四方宾客。走进帐篷,游牧民族世代单一的生活留痕,会在黑色帐篷里一览无余。进入夏季的拉日马草原,您会看到牧民从四面八方赶着马群,身着节日的盛装,以赛马这种欢庆丰收的方式来完成草原最好的季节一次英雄式的聚会。在这辽阔的草原上,您会看到能骑善射的新龙汉子的英武,会领略到英雄格萨尔率领千军万马降妖伏魔的排山之势,男儿们驾驭着骏马,以矫健的身影在马背上翻飞的各种姿势,他们那极富感染力的表演,使你感到藏民族世世代代的英雄故事就是在这些勇士的吆喝声中,在马蹄奔腾的踩蹋声中如歌如舞地流淌出。在意犹未尽的兴奋中,您会看到拉日马草原上迎风而动的风马旗,旗上印的是佛教经文,据说经幡每被风吹动一次就等于诵了一遍"六字真言"。千百年来,高原牧民们就是在风马旗下,从母亲的怀抱中下地走动的那一天起,就会追随先辈们的足迹踏上轮回之路。在拉日马草原,只要你留心,各色的风马旗随处可见,它们在风中翻飞,叙述着信仰者虔诚的夙愿。到达拉日马乡后,远远地就能见到傲然屹立的拉日马神山,神山脚之下有许多用石板砌成的佛塔。这些佛塔群既体现了藏传佛教的观想,同时又是一处艺术殿堂。当地有个说法,凡绕这些佛塔及神山转一圈,也就相当于念了113亿次"六字真言"。第一经塔是甘珠尔塔,它的总高度为11.03米,塔身全是用刻满甘珠尔全套经文的石板砌成的。《甘珠尔》经文的内容包含了天文、地理、算学、医学以及制作等,可以说是集藏文化之大成。甘珠尔塔色彩非常鲜艳,主体颜色是兰色和黄色,兰色代表天,黄色代表地,也有“集天地之灵气、世之大成”之意。在塔上还有许多石刻佛。在塔的周围则有许多小塔,都是在很早以前当地的居民自发修建的。五彩缤纷的拉日马佛塔,是一座用成千上万的石片刻着的一百零八部《甘珠尔》经文的彩塔。据说围着彩塔转三圈定会心想事成。再往前走是扎宗寺(“山岩犹如碉楼”之意)。该寺庙由前清竹庆朱古所建,距今有200多年。现有僧人130人,他们都是能工巧匠。在神山的背面,有一处高大、瑰丽的塔群叫尊胜吉祥如意塔,意为“世界之中心”。由113个塔组成,居于中心的塔代表着释加牟尼,再下是尊胜塔、菩堤塔、莲聚塔、天降塔、吉祥门塔、好塔、神变塔及涅磐塔等八种塔。塔身共六层,代表着佛国六重天,每个塔的造型都不同,象征各有所长。前面还有三个圆形小塔,说是雪山神主塔,也有说是日松贡布塔,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座。在每个塔里都有一部丹珠尔经书,一个佛像,有五色花环,以及各种吉祥图。它具体建于何年,已经没有文字资料可考了,文革遭受破坏,改革开放以后,尼麦银批活佛与当地村民齐心协力用资80万元,恢复了此塔。到了秋天,拉日马草原则是一片金黄。被誉为高原黑珍珠的牦牛,这时个个体肥膘壮,牧民们会用各种热烈、愉悦的方式庆祝丰收。于是人们在拉日马草原上搭起各色各样的帐篷,杀牛宰羊,载歌载舞,放歌豪舞,整个草原沉浸在一片欢乐,一片祥和之中。欢乐中男人表现出英武和阳刚,女人则妩媚和柔美。这就青藏高原的魅力所在,这就是康巴文明的魅力所在。
招商热线:400-151-2002